擺脫失眠 擁有健康

 

 

大腦擁有一套獨特的廢物清除系統,它能清除有毒蛋白質等生化廢物,並且在我們

時最為活躍,清除腦中有毒物質的需求。 腦脊髓液(cerebrospinal fluid,CSF)是一種充斥在腦內顱骨與蛛網膜下腔、含有微神經膠細胞的透明純生理鹽水,具有三大主要功能:做為緩衝層保護大腦和脊髓、為神經系統提供營養、清除大腦代謝廢物,一個成年人的腦脊髓液總體積約 140~270 毫升。

 

研究已表明腦脊髓液具有「洗腦作用」,會在身體入睡後一波波來回流動以清除腦中有害物質,包括和阿茲海默症息息相關的 β 蛋白;只是隨著年歲漸長,腦脊髓液流動速度減慢,從而導致有毒蛋白質累積。

 

與阿茲海默症有關的一種蛋白質,稱為β-類澱粉蛋白。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中,β-類澱粉蛋白會大量聚集並在神經元間形成β-類澱粉斑,而可能因此致病。正常大腦中的神經元可以分解或回收β-類澱粉蛋白。而其他與神經退化疾病有關的蛋白質,例如在帕金森氏症、路易體疾病(Lewy body disease)和多系統萎縮症中發現的突觸核蛋白,可能也會在大腦廢物清除系統無法順利運作時於腦中異常堆積。

 

許多阿茲海默症病患在出現明顯失智症狀之前,很早就先出現睡眠障礙問題;在較年長的人身上,睡眠也會淺化、短化和片段化。流行病學研究顯示,和對照組相比,如果中年時期的睡眠品質不佳,25年後認知衰退的風險較高。即使是健康受試者,當睡眠受到剝奪時,也會出現神經與精神疾病中的一些典型症狀: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衰退、疲倦、易怒以及情緒起伏。如果睡眠受到嚴重剝奪,甚至會導致精神錯亂和幻覺,並引發癲癇或死亡。人類的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是一種遺傳疾病,患者會因為睡眠越來越少而死亡,通常在診斷出疾病後的18個月內死亡。在這些知識背景下,我們推測失智症患者的睡眠障礙可能只是疾病的副作用之一,卻會讓疾病更加惡化。

 

現在波士頓大學生物工程學家 Laura Lewis 團隊的新人體臨床實驗再度佐證,腦脊髓液實驗中,13 名受試者(23~33 歲)被要求戴著腦電圖並躺進磁振造影(MRI)機器內睡覺,在磁振造影掃描下,大腦中的血氧含量、腦脊髓液的流動方向與流量。

當受試者陷入沉睡(非快速動眼期,non-REM)狀態,研究人員發現神經元電活動慢波首先席捲大腦,接著大腦氧氣含量降低(代表血液離開大腦),然後大量新鮮的腦脊髓液開始有節奏地湧入大腦(約每 20 秒)。

研究人員表示,我們醒著時大腦也會有小而柔和的腦脊髓液波動,很大程度上與呼吸模式有關;然而進入睡眠後,腦脊髓液波就彷彿是海嘯,波動比醒著時更大,而且速度更快,雖然科學家還不清楚為何出現這種差異,但增強的腦脊髓液波,能更有效率清除大腦中的有害代謝廢物。

當人體進入深沉睡眠時,大腦就會出現這種慢波,新研究表明這種慢波會引發腦脊髓液流動、增加洗滌強度與次數,避免毒素累積在大腦中。越來越多研究都指出睡眠對生物的重要性,比如一夜沒睡好,腦中有害蛋白就可能激增 50% 。

 

 

資料來源:科學人雜誌

資料來源: Science   新論文發表在《科學》(Science)期刊。

資料來源: 當你陷入沉睡, 換大腦清潔工腦脊隨液開始清除有害物